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提供的统计数据,8月销售新车149.52万辆,环比增长8.40%,同比增长8.26%。今年前8月,实现汽车产销 1247.03万辆和124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9%和4.10%,同比增幅较前7月分别提升0.35和0.56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保持了逐步回升,不过从****车型的品牌来看,却表现出非常有意思的一面。
****车型,有八款为欧美品牌,两款为现代。跟日系车**没有关系,这在以前是比较难见的。
本来随着近年来日系车遭受的种种重创,日系车本该就此衰落下去。不过日系车的品牌号召力依旧没有改变,人们减少购买日系车,不是因为日系车的品牌价值出现了大幅下跌,而是因为其他各种间接因素的影响。
再加上日系车的产品定位一直非常微妙,它多年来几乎霸占了中档车的半壁江山。日系车为中档车的概念深入人心。
当本该是中档车的日系车放下架子,将价格下探时,很多人就抵不住诱惑了。花低档车的价*购买中档车的形象,这是相当令人心动的一件事。再加上日系车省油没商量,从实用性来看又给了购买者一个合适的理由,所以日系车一度呈现翻身的潜力。
不过中日友好关系的消失,让日系车翻身潜力沉进了***的海底。购买日系车不但要克服自己心里的喜好,更要防备大街上别人的冲动,准备花低价*买一辆低档车的人都不是有*人,这类人都特别爱惜自己的车辆,如同自己的一个移动小窝。当自己准备购买的移动小窝将成为**行为盯上的目标以后,有多少人能够安心购买?
市场的实际情况,在车辆的销售数据上,通常是有延后性质的。这延后指的不是车辆销售数据要过一段时间才可以看出端倪,而是指的车辆销售数据,将从市场变化开始,逐步明显,直到数据本该变化的*大值。
因为一般人买汽车,有前期考察,还有一段时间观察价格比较,然后还有预定提车。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某月的买车决定其实是从几个月前就开始酝酿,很多突**况是不会更改决定的。因为那代表要付出一定的损失,损失不仅包括金*,还包括时间。
当然这次***冲突激化来得如此突然,生生让很多人宁愿承受损失也要改变原本的购车决定,这也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
所以,日后一段时间内,即使***冲突停止,日系车的萎靡势态也不会扭转。若是冲突继续激发,甚至直到*后发生很多避战派都不愿意见到的事,那么日系车是肯定在几年内都不要有市场了。
与日系车同属难兄难弟的是国内自主品牌,它们由于技术的落后,在经历过三年前的一次短暂辉煌以后,就再也停不住地走向了下坡路。这是正常使然,自主品牌对比合资品牌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小,技术差距却不见缩小,而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那正在缩小的价格优势,本身的价值也进一步缩小着。简单的比方就是:以前一辆低端合资车与一辆低端自主车的价格相差相当于买主半年的工资,现在变成了三个月的工资,买主的选择肯定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自主品牌本来想走的新能源路线,却因为各种技术瓶颈、生产成本、配套设施停步不前和安全隐患,始终无法做到产品量产上市,这等于坏掉了*后一张底牌。
现在自主品牌又将受到合资自主的狠击,前途基本上暗淡无光。他们维持下去的关键点只会在销售上,以优秀的销售策略来弥补产品的劣势,这将是能存活的自主品牌未来的主旋律。
拼定位、拼理念、拼附加配置、拼外形,自主品牌只能拼这些。
总的来看,从2010年起已经开始展露出的中国汽车市场欧美争雄的格局,现在在进一步成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