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吴毅:建议对上海严重拥堵地区征收拥堵费。上海购买汽车牌照费用已经高达7.5万元,拥有上海汽车牌照的市民对上海城市交通已尽了义务,但他们的权利也该得到**,建议高架24小时禁止外地牌照车辆通行。
市人大代表厉明:“拥堵费”对公车或富人来说或许不是问题,但对普通驾车族是额外负担。征收拥堵费可操作性也不强:各路口安排收费处,不是人为添堵吗?
市人大代表沈群慧:新加坡等许多城市都采取收拥堵费的方式限制车辆日常使用,但收费要和管理、服务相匹配。比如在新加坡,车辆缴费根本不用停车,而是电子系统自动扣费。
市政协委员***:目前上海公交专用道总长已经达到160多公里,但社会车辆侵占公交专用道的现象屡见不鲜,市民无法真正体会到“公交优先”的便利。公交优先应**路权优先。市人大代表厉明:公交姓“公”,公交优先力度还应更强些,出行成本还应再低些。
市政协委员屠海鸣:香港10年只增加了72195辆**车,上世纪80年代起公共交通一直负担着全港80%以上的客流量。除轨道交通外,还要规划完善公交系统、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香港约45%的人口居住在距离地铁站500米范围内,还有完善的巴士网络接驳。
日前,记者乘车驶上高架道路这一上海交通“脉络”实地体验。18时许,从徐家汇路匝道驶入南北高架,到淮海路附近车速明显减缓。道路信息板上,从延中高架到北京路呈现出醒目的红色。车流亮起的尾灯仿佛看不到尽头。其中部分路段车速甚至仅维持在10公里/小时,几乎与自行车差不多。不过,对面由北向南的车道车辆明显比南向北少,车速较快。而早高峰时段,路况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