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风暴惊袭汽车业

2015-05-02来源 : 互联网

从公布零整比数据到约谈,再到启动调查,国家发改委将新一轮反垄断目标牢牢锁定在汽车业。

外资车企自三十年前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迄今占据中国三分之二市场份额。*初的股权比例限制政策,让外资转而靠控制零配件谋求利益,这些历史问题在本轮反垄断风暴中浮出水面。

经过一连串的暗示和放风之后,在传统的汽车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之前,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大棒终于密集地落在豪车品牌头上。

2014 年8月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发布会上称,对汽车及配件的反垄断调查始于2011年底,目的是维护汽车行业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上海相关管理部门对克莱斯勒、湖北对奥迪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调查发现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进行处罚。奔驰是否有垄断行为,仍在调查取证。

两天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小组突击调查奔驰上海办事处,约谈多名奔驰高管,该办事处内多台电脑也被带走。发改委约谈和调查持续**时间,在场每一位奔驰员工均被问话。

在中国,反垄断由三个部门分别负责,工商总局主要针对企业“不公平交易”行为,比如搭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发改委主要针对企业“涉及价格的垄断”,包括横向垄断和纵向垄断;商务部针对的是企业“并购行为”。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发改委发起的汽车业反垄断调查是动了真格,不是被约谈的车企们宣布降价就能了事。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上半年,豪车品牌的中国市场销量高达80万辆(相当于2013年全年销量的80%)。但是,好日子转眼间阴云密布。

国外汽车业如何反垄断。(CFP/图)

不仅仅是价格问题

尽管豪华汽车三*头ABB极力回避,还是有汽车厂商公开了反垄断调查的事实。

外媒*早**了发改委约谈汽车厂商的消息。

2014年7月中旬,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发改委对奔驰以及其他外国汽车商展开调查,看配件价格是否被人为提高。

2014年7月22日,奔驰中国公司销售总裁倪凯(NicholasSpeeks)接受路透社采访称,公司日前与国家发改委展开了多次谈话,尽管中国物价监管部门表示担心奔驰在华销售活动存在垄断行为,但该公司没有被调查。

大成律师事务所邓志松律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约谈,面对面的询问,是行政调查的一种常规方式,也是反垄断调查方式的一种。邓志松曾代理过多家企业应对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的反垄断调查,其中包括奶粉行业纵向垄断协议案件。

三天后,《华尔街日报》报道,戴姆勒公司和宝马汽车公司的发言人表示,均没有受到发改委有关“违反中国反垄断法”的调查。奥迪则不予置评。

尽管豪华汽车三*头ABB极力回避,还是有汽车厂商公开了反垄断调查的事实。同**,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宣布,自2014年8月1日起对旗下3款车型厂商指导价格进行调整,以回应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针对汽车行业进行的反垄断调查。

第二天是周六,但一汽-大众奥迪仍急急忙忙在其官网宣布,将于8月1日起主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这篇新闻通稿引述了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的原话,称“今年年初,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汽车行业整车及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很高关注”。

更有意思的是,通稿还引述了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反垄断调查二处官员的话,“我们欢迎像奥迪这样的**汽车品牌能够主动进行整改的做法,也希望其他企业都能够对自身经营行为进行合规性审查,积极采取措施,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这是国家发改委**次在这轮汽车反垄断行动中发声。

一周之后的8月3日,星期天,梅赛德斯-奔驰(中国)也在其官网刊发新闻通稿,宣布自9月1日起主动调整超过10000个配件的价格,回应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

在此之前奔驰还降过一次价:从7月1日开始以保养套餐形式下调奔驰保养费用,下调幅度为20%-30%,*高达到50%左右。

“要改变中国汽车零整比过高的局面,路还远着呢!现在车企这点调价,还是表面文章,只调了一点点,涉及的常用零部件并不多,车企调不到它们自己所称的那么低。”中国汽车维修协会事故汽车修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冯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零整比就是配件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即市场上车辆全部零配件的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零部件价格之和高出整车价格,是行业惯例。

4个月前,冯君所在的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一起公布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系数,*次披露了中国汽车零整比的惊人数字——平均高达500%,*高达到1273%,而欧美这一数字通常在300%左右。

一汽-大众奥迪在前述调价新闻通稿中称,调整之后,奥迪A6L“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在冯君看来,这“只是作秀,其整体零整比比重仅下降10%”。冯君透露,两协会将在9月公布*新汽车零整比数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松泉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价格只是表面现象,反垄断并不单单是价格问题,汽车行业现存的限制竞争行为、汽车业**纵向垄断,不是降价能够解决的。

捷豹路虎、奔驰、奥迪**豪华进口车降价潮。(CFP/图)

汽车业反垄断早已酝酿

对于企业和经销商来说,这除了可以缩短授权的操作周期,还在汽车平行进口方面收获了一大利好。

与发改委行动一致,*近三个月以来,多部委均围绕汽车产业发文。

2014 年5月底,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委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汽车行业问题展开调查;6月底,交通部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列入保障措施的**条;7月底,工商总局发布公告称,自2014年 10月1日起,工商总局将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

对于企业和经销商来说,这除了可以缩短企业授权经销商的操作周期,还在汽车平行进口方面收获了一大利好。

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经国外汽车制造商及其授权总经销商许可,经销企业直接向国外汽车经销商订货而进口的汽车。上海自贸区允许平行进口,再加上取消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一定程度上将打破总经销商制带来的渠道限制。

甚至国务院也在7月初印发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十一条指出,要严厉惩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8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已完成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事实上,发改委针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行动早在2012年便开始酝酿。当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被授权成立专项调查组,针对汽车行业存在的反垄断问题展开调查,并不定期向发改委提交调查的阶段性报告。

2013年8月,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公开表示,要把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石油、电信、汽车和银行业作为反垄断目标。半年后,许昆林表示正对汽车配件垄断进行外围调查,正式拉开了中国汽车业反垄断的大幕。

目前发改委就汽车反垄断问题的对外统一口径为,“调查正在进展当中,没有合适的信息对外发布,等调查结果出来后,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从公开信息看,目前调查主要针对的是豪华品牌。一位业内匿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发改委反垄断局人手十分有限,目前针对高通、微软等IT类企业的反垄断调查也在同步进行中,未来将有哪些汽车企业被认定垄断尚不得而知。

以 2013年发改委奶粉反垄断案为例,*终以涉案企业认罚、调整商务政策收场,罚款金额从免于处罚到2亿元不等。据邓志松律师介绍,这与企业配合态度相关,中国法律实行宽大制度,涉案企业主动自*、配合调查,主动报告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经营者的处罚,通常**家配合的企业可百分百免除,第二、三家可以50%或者一定比例予以减免。

他告诉记者,垄断行为认定之后,执法机构通常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企业整改,处以罚款。这意味着,即使发改委认定了车企们的垄断行为,*终执法和人们预期的行业规范出台仍是两个概念。

在欧美,汽车业一直是反垄断监控重点区域。2010年,美国司法部开始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价格操纵案展开调查,目前仍在进行中,迄今为止已经有34家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受罚,处罚金额超23亿美元。

欧盟从2012年起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展开反垄断调查。2013年7月,4家汽车零件商(日本矢崎、德国莱尼、日本矢崎下属的欧洲子公司S-Y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古河电气公司)**结成垄断联盟并操纵产品价格,受到欧盟反垄断机构处罚。2014年3月,又有斯凯孚、舍弗勒、日本精工、NFC以及恩梯恩等 5家零部件供应商供认曾密谋组建汽车轴承的卡特尔联盟受罚。

汽车业的潜规则

海内外同款汽车差价悬殊,一直是让人诟病的问题。

在此轮反垄断调查中,外资豪车品牌*当其冲,与外资汽车领先的市场地位密切相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63.03万辆,同比只增长了1.7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68%,占有率同比下降3.48个百分点。

从2012年开始,在中汽协公布的年度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排名中,清一色的外资品牌。在2014年4月份两协会公布的18种常见车型零整比数据中,中国品牌汽车亦只有一款。

而且,中国品牌汽车溢价能力低,多数集中在10万元以下车型。

如此一来,全球**大汽车市场近2/3的市场份额和绝大多数利润,都归入外资品牌囊中,尤其是豪华车品牌。

外资品牌并不能将这些利润全部带走。根据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外资品牌不能单独在中国设厂生产,只能与中国本土车商合资,且股比不能超过50%。也就是说,外资品牌只能拿走50%的利润。

不过,从一开始,股比限制主要是在整车厂和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厂,其他零部件还是可以外资说了算。中国汽车市场零整比过高,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其他方面补偿了外资车企在股比方面的损失。对于进口汽车部分,定价权更是在外资品牌手中。

因此,海内外同款汽车差价悬殊,一直是让人诟病的问题。

一个广为流传的案例是路虎。3.0L汽油版路虎揽胜在美国的售价为88545美元(约合人民币54万元),在中国4S店这款车售价却超过了170万。实际上,算上运费、保险以及仓储费3万元,再加上进口税费38万元(57万×66.19%=38万元),这款车税后总价约为95万人民币。实际销售中,75万元的差价绝大部分由进口车的品牌总代理商拿走。

很多人把问题的症结归根于2005年开始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进口车生产商通过设立一家品牌总代理商,然后再与各个城市的汽车销售商合作,进行该汽车品牌的网络规划。

2014年初,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发表了《探讨“反垄断法及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修订”》系列文章,探讨了这一问题。

文章指出,中国的汽车授权经营制度赋予了汽车厂家品牌授权和网络规划等权利,但缺乏对总经销商的限制性条款和惩罚措施,客观上造成汽车供应商的强势地位。而汽车供应商充分利用了这种强势地位,对下游的经销商进行过度限制,造成厂商地位失衡、消费者权益受损。如收取高额建店保证金、干预经销商经营活动、强行压库、搭售、垄断原厂配件等。

由交通部颁布、2005年8月1日起施行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曾规定,“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 1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资料和工时定额”;“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原厂配件、副厂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供用户选择”,但这一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也没能执行。

相比之下,很多在欧盟、美国、日本的汽车流通法规中明令禁止的行为,在中国却大行其道。汽车维修服务市场,也因为汽车厂商只向4S店提供原厂配件、维修信息,而导致现在4S店宰客、第三方维修商良莠不齐的局面。尽管从2007年全国“两会”开始不断有人提出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可是至今仍然没有改成。

欧美日的汽车流通法规是基于反垄断法律体系制定,中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是在反垄断法发布前制定实施的,有些条款甚至与反垄断法冲突。现行反垄断法及其相关法规对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较为简单,更是直接影响了反垄断法在汽车流通领域的实施。

吴松泉对记者表示,*好能够出台关于汽车行业的反垄断细则,在实际业务中更易操作。

标签: 汽车行业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