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视“3·15在行动曝光了陕西、北京两地一些**4S店和汽车装饰店中,个别汽车膜品牌伪造检测报告,肆意夸大产品性能,坑骗消费者的同时也给车主们带来了安全隐患。此事在汽车贴膜市场引起较大震动。作为窗膜市场发展的行业**,对此会有什么反馈呢?我们采访了“中国窗膜与涂膜玻璃专业委员会”主任樊惠民工程师,樊主任跟我们做了专业的分享。
汽车太阳膜
小编:您好樊工,我想请问对于这次曝光的玻璃膜虚假宣传事件,中国窗膜与涂膜玻璃专业委员会作为行业协会是否了解此次央视曝光车膜伪造事件,对此事是怎么看的?
樊主任:您好,这个节目我也看了。我们协会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促进行业管理体系完善,维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市场中这样肆意炒作、夸大宣传、甚至欺骗顾客等现象的存在,也是我们协会的工作做得不够深入,没有做到位。我们对这些现象也是深恶痛绝的,我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管控、遏制行业内这样的现象发生。但是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在发布行业标准,鼓励扶持**贴膜品牌发展,促进行业优胜劣汰。有做了不少的事情。这次新闻曝光是非常好的契机,整顿行业风气,净化市场环境,把真正的好产品提供给广大消费者。这也是我们协会的责任。
小编:除了报道中商家对安全性的虚假宣传,我们看到贴膜市场上充斥的还有很多宣传嘘头,也是会让人一头雾水,这些宣传里面是不是有虚假的成分在里面?是不是真正解释了产品背后蕴含的科技,反映出产品的实际性能了呢?
樊主任: 我想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有些车膜打着纳米、轰炸机等等高科技概念,大肆宣传。且不说实际产品的质量如何,把贴膜与这些毫无关联的高科技概念联系起来,本身就是误导消费者。比如纳米技术目前根本应用不到汽车膜上,而汽车膜产品本身的功能在于隔热隔紫外线等太阳控制功能,这跟飞机大炮一点关系也没有。还有“防伪标志”的炒作,实际上欧美原装进口的膜上是没有任何标记的。防伪标志(水印)并不能代表汽车膜质量的好坏。相反,还影响汽车膜的透视性和清晰度质量。
还有就是炒得热*朝天的隔热率概念,**进入了虚假误导的范畴,胡乱抬高隔热指数,片面强调隔热率。并且隔热率的概念也被混淆了。其实隔热率不仅仅是直接反射掉的热,还有吸收后的发射,那些刻意强调高隔热产品由于过量的金属镀层极易被氧化,使得这类膜的质保期变得很短,一到两年就失去了膜的主要功能,更谈不到还有什么隔热性能了。
事实上,这种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更重要的功能,反而被市场忽略,相关的技术指标如清晰性能,防眩光性能、防划伤性能、安全防护性能等。在**玻璃贴膜协会的指导手册上,玻璃膜的防眩光性能被认为“可能是*有用的”。
所以真正的好膜,不会刻意夸大产品的任何功能,而其产品本身在综合性能上都是比较**和稳定,比如99%以上的紫外线阻隔率,稳定的隔热、隔眩光,而且在至少五年内产品性能和颜色不会发生明显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