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丰田中国高管山本晃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丰田未来三年向中国推出的20款车型中至少有四款是**的新能源车,而负责混合动力国产化的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松本真一则认为,今后混合动力车在中国的销量,不存在比日本或者美国市场低的理由。
事实上,关于汽车的使用费用、行驶中汽油的损耗,中国人可能比发达国家更加敏感。
*先是中国的油价,一直与**上保持着不同步的状态。**油价上涨时国内油价反应敏锐,**油价下跌时国内油价反应迟钝,对于这一点,民众一直颇有怨言。跟涨不跟跌,成为了中国汽油价格的特色。
但还不仅仅如此,现今中国的油价处于世界主要大国之中的中游水平,油价高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地,低于日本和欧洲各国。这是成品油的**价格。如果在成品油中加入各国人的人均收入来计算比例,再来比较中国人每消耗一升油要占自己工资的百分比,与外国人就相差太远了。中国人开汽车付出的代价占工资比例通常是发达国家数倍以上。
因此*直观的体现就是,一个中国人,如果他的收入处于中等水平,那么他几乎难以靠一己之力养起一辆汽车。养车就已经会占用他收入的大部分,剩下小部分收入,需要非常拮据才能正常生活。所以中国人通常是以家为单位来养车的。
即使是油费比中国高的国家,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他们中等收入的人养车会很轻松。
所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被更多人关注着并且需要着。
不过新能源汽车高昂的造价导致的高售价,一直制约着中国人的购买欲望。大家不可能为了节约能源,而多花那么多的*,因为那些*足以让自己的车提高一到两个档次。
直观的比较就是:花同样的*,我开*贵的奥拓,他开*便宜的奥迪,这算什么一回事?而且我这*贵的奥拓,从动力操控等各方面来看,和便宜的奥拓真没什么区别。
上面那样的消费,是不可能让人接受的。
所以对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盲目地抱有期望不太合适,虽然中国人很关心也很想拥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中国人对能源消耗的敏感高于发达国家,但中国人对于汽车档次与性能的敏感性却更加高于发达国家。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中国人会服从后者而放弃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