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看还是向钱看?合资自主引发的选择

2012-09-17来源 : 互联网

  近日,在一次汽车产业**上,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相继阐述合资自主概念,强调“合资自主”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透露未来在政策制定上,合资自主与自主品牌将一视同仁。

  将合资自主提升到自主品牌同样的地位,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据两部的想法,是要借合资自主的机会,来吸取国外汽车先进的技术,达到进步的目的。

  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来,合资自主在出了市场以后,并不怎么受到汽车市场的认可,购买汽车的民众,选择购买合资自主汽车的人少得可怜,销量惨淡。原因大概有二:

  一、合资自主使用的一般是合资车的过时技术与平台,从质量上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

  二、合资自主过时也就罢了,价格比起真正的合资车也没有多大优势,**是一个鸡肋式的产品。

  其实从外资方对待合资自主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并不是真心的。他们帮助推出的不但是过时的合资自主汽车,甚至在生产的过程中,国内方并不能学到多少经验与技术。合资自主,只是外资方*取更多利益的一个平台,他们根本不打算无私地当一回老师。虽然国内一直在试图用金*孝敬讨好这位老师。

  比如将合资自主的看重,提升到真正自主品牌同样的地位,让合资自主具有了更大的价格优势,就是讨好老师的一种方式。

  当合资自主与真正的自主品牌放到了同样的地位对待,那等于将国内落后技术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后一层保护屏障剥落。等于在合资汽车不断下探价位的今天,再度进行更深的下探,严重地挤压着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要知道先进的生产力不仅仅代表着更高的技术,还代表着更大的产量、更低廉的生产成本等。自主品牌在外资企业面前,再也找不到任何政策倾斜的优势,刺刀见红的拼杀就此展开。

  自主品牌的结果显然不太妙,国外汽车**几十年的发展不是吹的。本来国内车企利用合资品牌指缝间漏出的先进技术,拼凑出自主品牌车已经不太容易。但由于外资方受到政策限制,无法进入自主品牌这个价位获得**,只能眼睁睁看着。可是当国家放开了栅栏,让外资方能够以合资自主的旗号进入到自主品牌的领域,那等于是一场不对等的战斗。

  比如前段时间,华晨宝马力推合资自主品牌,幕后的推动者是宝马公司。而一旦华晨宝马的合资自主汽车上市,*当其冲的却是吸取华晨宝马技术生产的华晨中华轿车。当价位相当时,买华晨宝马这个师傅的车还是华晨汽车这个徒弟的车?我想任何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都不会有太多犹豫。

  自主品牌之所以有价格优势,不是因为中国人特别擅长廉价生产,而是因为之前国家限制了外资企业廉价生产的利益。当外资企业廉价生产的利益**受到限制时,对于自主品牌市场无疑是一场重大的洗牌开始。

  华晨宝马与华晨公司的尴尬不会是个例,只要还有国内合资车企是想振兴自主汽车技术而不是单单为了*大*,这样的尴尬与矛盾就会不断发生。合资自主等于逼迫国内的合资车企,从几年前众志成城地向前看转变为向*看。

  因为以现今国内自主品牌的积蓄,显然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一场决战。有时候壮士断腕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