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国内厂商制造,但却没有中文包装,且缺少商标、地址、生产企业。就是这样的汽车除味产品,成了消费者“*理”自己车内污染的“主力军”——
车内污染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祛除车内异味,有车一族绞尽脑汁。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买了各种各样的去异味产品。但是,在购买这些除异味产品的时候,车主却无法判断其效果到底如何,甚至会买到不仅除不了味,还会增加污染的产品。问题出在哪儿?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除异味产品良莠不齐,种类繁多,却没有市场准入和相应的行业标准。那么,除车内异味产品市场现状如何?到底哪类除异味产品有效果?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行业内**。
车内污染问题严重
去年底,李先生成为了有车一族。买到新车,爱惜不已,特意买了脚垫、座套等,对新车进行了一番装饰。哪知,刚摆脱了挤公交车时闻到的汗水味儿,李先生开着车,却闻到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他连忙去买了香水,异味倒是没有了,却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头晕。后来,医院的医生告诉他,*好别用香水了,而且应把有异味的装饰品拿掉。
对于新车的味道,多数消费者大都习以为常,实际上这是座椅、棚顶等处用的胶水、纺织品、塑料配件等装饰材料挥发出来的有毒气体,包括甲醛、苯等。准备买车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我以前以为新车都该有这个味道呢!原来是车内空气质量有问题。”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告诉记者,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座椅、棚顶等处用的胶水、纺织品、塑料配件等各种车内装饰材料挥发出来的有毒气体,包括苯、甲醛、丙酮等。此外,车用空调如果长时间不及时清洗,其附着的尘土、细菌等也对人体不利。
一辆空间不超过5立方米的车内究竟“藏”着多少“毒物”?这个结果是一般人想不到的。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车内共有高达100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新车购买两个月后,这些物质的浓度虽然大幅度下降,但还是很容易被检测到。
去污产品优劣并存
在北京西郊汽配城里,各种汽车配件、车上用品****。记者对各种车内除异味产品进行了调查。
不少人买新车后,为了“压”住车内的异味,*先想到的是用汽车香水。记者在汽配城看到,各种造型*特的香水琳琅满目,香味也是包罗万象,很是吸引人。但记者却发现,这里的汽车香水质量参差不齐,多数产品是国内厂商制造,但却没有中文包装,包装上全是外国文字。缺少商标、地址、生产企业的三无汽车香水产品,成了市场上的“主力军”。
一些价格低廉的汽车香水,不仅没有商标,气味也相当刺鼻。记者随意打开了几个香水瓶盖,感到味道很冲。
大概是因为经过多年的曝光,香水除异味的神秘面纱早已被层层拨开。大多数经销商在介绍产品时,显得很理性。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就是掩盖异味,没啥作用。”但也有少数经销商表示:“多少还是有点作用”。
除了汽车香水,记者发现其他除异味的产品还有不少,如活性炭、光触媒和空气净化器等。和香水一样,这些产品也存在着无标准、各种牌子鱼龙混杂的问题。
对于除异味的效果,经销商普遍认为活性炭的性价比较高,价格便宜,一般10元*一包,效果也还凑合。甚至也有卖椰壳炭的,价格稍微贵点,效果据说比活性炭还要好。
一位销售商告诉记者,光触媒的品牌很多,有些效果根本达不到宣传的那样。经常有顾客买了光触媒后又回来找他们,说是用了后没有效果。已经淘汰了几个品牌,现在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牌子了。